村民们的收入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,再次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上河村和下河村村民的生活,也因此变得更加富足美满。
这两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,如今在竹编产业的带动下,渐渐走上了工农业齐头并进的康庄大道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。
然而,李有福的心中却并未因此而完全放松下来。他望着窗外那纷飞的雪花,思绪飘回到了那个即将到来的艰难岁月。
1961年,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,前世的记忆如同阴影般笼罩着他。
他清楚地记得,那一年,华国生了罕见的人口负增长现象,总人口数量仅为六点七二亿,比起上一年减少了八百八十多万人。
那些惨痛的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,许多人因为饥饿而失去了生命,甚至出现了吃观音土、易子而食的人间悲剧。
而当时的报纸上却刊登出了一亩地红薯亩产一百多万斤的荒诞消息,这强烈的反差让他痛心不已,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的决心。
1961年,是中国辛亥革命五十周年,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,然而,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,全国各大城市将向农村遣返三百六十六万人。
李有福认为,既然上天给了他重来一世的机会,又赋予了他那神奇的空间和催生动植物的能力,他便下定决心,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能心安。
就算无法拯救那减少的八百八十多万人,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能救一个是一个。
他心里清楚,1961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前一年,所有能吃的草根树皮都已被人们吃光了。
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艰难时刻,李有福觉得自己必须未雨绸缪,储备大量的植物类生命力量。
他寻思着,为了方便接下来的操作,自己必须要有个单独的房间才行。
可是自己现在年纪尚小,如果贸然分房子,肯定会引起他人的闲言碎语,看来还得再向厂里面多送些肉食,堵住那些可能出现的流言蜚语,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行动创造便利条件。
晚上,李有福吃过晚饭,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房间。
他先细心地将房门反锁后,才小心翼翼地闪身进入那神秘的空间。
这一次,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修炼灵识玄经,而是径直来到空间里的山林之中。
眼前的山林郁郁葱葱,树木高大挺拔,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。
他望着那些几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,深吸一口气,然后开始施展自己的能力,对着一棵棵大树就是一阵“吸吸吸”。
在他的吸收力作用下,树木的生命力仿佛化作一道道看不见的溪流,缓缓流入他的体内。
他的心中也有一丝忐忑,毕竟这空间里的规律他还不完全清楚。
为了保险起见,他都是隔着老远才吸收一棵大树,生怕因为自己的贪婪,吸收了空间里太多树木的生命力量,对空间造成不良影响。
在吸收了足够的生命力后,他来到小金一家三口的栖息地。
如今,两只小金雕已经茁壮成长为半大金雕,它们那矫健的身姿和锐利的眼神,仿佛在向李有福展示着生命的蓬勃力量。
李有福看着它们,心中满是欣慰,他拿出准备好的食物,细心地喂养着它们。
接着,李有福来到平原地带,开始催生红薯、玉米和南瓜。
这些作物在他的能力催生下,迅破土而出,茁壮成长。
这些都是野猪、野兔、野鸡、竹鼠等动物喜爱的食物,而玉米的嫩叶子和红薯藤,也是梅花鹿、野山羊、傻狍子等的美味佳肴。
先解决了空间里动物的食物问题后,李有福又集中精力,催生了十亩地的红薯、十亩地的玉米和十亩地的小麦。
在他看来,这三样东西是最扛饿的,比南瓜更能填饱肚子。
他利用空间里的竹子,精心编织了一些竹筐,将红薯一筐筐地装起来;而玉米和小麦,则用布口袋仔细装好。
经过一番思考,他决定以后主要催生红薯,毕竟红薯不仅能救命,而且不需要耗费额外的资源去制作袋子。
相比之下,小麦和玉米还需要催生棉花来编织袋子,这样会消耗更多的植物类生命力量,实在不划算。
李有福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空间里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。
他知道,未来的路还很长,充满了挑战,但他毫不畏惧,因为他手中掌握着改变命运的力量,他将用这股力量,为这个艰难的时代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。
又是三千多字大章,又是八千多字,求两个免费的爱心电。